免費互動平臺:園區從業者e言堂,供需資源一手掌控
品牌是企業乃至國家競爭力的綜合體現,代表著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的升級方向。對于一個企業而言,品牌意味著市場份額甚至生存發展空間;對于國家和區域而言,品牌反映綜合實力和發展潛力。當前,我國品牌發展嚴重滯后于經濟發展,產品質量不高、創新能力不強、企業誠信意識淡薄等問題比較突出。為更好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升級,2016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出臺了《關于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升級的意見》,提出設立“中國品牌日”,大力宣傳知名自主品牌,講好中國品牌故事,提高自主品牌影響力和認知度。
隨著國務院同意設立“中國品牌日”的批復,從2017年起每年的5月10日將設立為“中國品牌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國務院批復設立“中國品牌日”,主要是鼓勵各級電視臺、廣播電臺以及平面報刊、品牌策劃機構、網絡平臺等媒體或企業,能夠從國家大局出發,認真履行媒體人、策劃人、執行人、監督人的職業操守;在重要時段、重要版面重要場合安排自主品牌的公益宣傳;定期舉辦中國自主品牌博覽會,在重點出入境口岸設置自主品牌產品展銷廳;在世界重要市場舉辦中國自主品牌巡展推介會,擴大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設立“中國品牌日”,這意味著“中國品牌”將成為國家的一張“名片”,傳播著大國的形象與使命,也意味著品牌戰略已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
近些年,在中國快速發展的步伐中,“中國制造”已升級為“中國智造”。作為一個重要的標識和符號,讓全世界了解了中國經濟、認識了中國產品、獲得了全球市場,也從一定程度上宣傳了中國的形象。但令人尷尬的是,盡管作為制造業大國,在500多種主要工業品中,中國有220多種產量居世界第一;但在世界品牌百強中,中國只有華為、聯想兩個品牌入圍。盡管這其中有品牌評價標準等方面的原因,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品牌的實力與中國的國家形象并不相稱。隨著國際市場正從“商品消費”進入“品牌消費”階段,市場競爭越來越體現為品牌之間的高端競爭,中國需要從國家戰略層面推動“中國品牌”走向世界。
打造國家層面的“智造品牌”形象,其實早已是許多國家的重要戰略,他們普遍的做法包括加強商標、地理標志、原產地標志等品牌建設,比如瑞士長期堅持在其優質商品上增加“白十字”國徽圖案,印度政府也提出打造“印度制造”國家品牌。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品牌事業起步較晚,雖然近些年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品牌總體實力依然不強,在國際影響力、市場占有率、經濟貢獻率等方面,仍然存在嚴重短板。主要體現在:國際知名品牌少,品牌價值較低;自主知名品牌少,發展相對滯后;品牌壽命短,產品質量不高,總體上與我國綜合國力和全球經濟中的地位不相匹配,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當今,我國自主品牌的創新發展,已經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并出臺了一系列具體舉措。接下來最重要的是把這些舉措措施落到實處,執行好并運用好;推動一大批國際知名的中國自主品牌引領全球市場,實現從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跨越式革新。
來源:品牌園區網
品牌園區網致力于幫助園區大刀闊斧的改革,優化品牌基因,挖掘園區核心競爭力,塑造享譽全球的品牌園區形象。
業務咨詢:010-64962788
項目合作:010-64978801
E-mail:service@chinabrandpark.com
Add:北京市朝陽區安立路68號陽光廣場D2座10層
?2016-2021 品牌園區網版權所有 | 京ICP備16038284號 | 法律聲明 | 新聞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