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互動平臺:園區從業者e言堂,供需資源一手掌控
隨著區域間交流合作的不斷加強,區域間合作的模式也在不斷拓展深化,其中共建園區作為一種重要的模式受到國內各地區高度重視,已成為跨區域地方政府開展區域合作的重要抓手。到目前為止,北京、上海、浙江、江蘇、河北、天津、安徽等地參與合作共建的園區近300個,涉及政府部門、各類園區、企業、機構等超500家。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以下簡稱“中關村”)作為我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區,近年來也開展了大量的跨區域合作,但與外地政府間共建產業園區還處在初步探索階段。對于跨區域合作共建園區,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設計合理的開發模式和建立有助于雙方實現共贏格局的利益分配機制,這也是雙方合作最重要的前置條件。通過對此問題進行全方位研究,探索出中關村異地共建園區以創新引領未來的品牌演繹。
跨區域合作共建園區的理論基礎
共建園區作為跨區域經濟合作的一個重要抓手,更有利于集合雙方優勢,降低合作成本,提高合作效率。目前,在區域經濟合作領域,影響較大的主要有以下幾個理論。
區域分工理論。從亞當·斯密的絕對成本理論開始,經過大衛·李嘉圖的比較成本理論,到生產要素稟賦理論,再到供給可能性理論、協議性分工理論等,其基本點都在于強調市場經濟條件下,區域經濟的發展由于受到區位、自然資源、社會資源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在區域之間需要進行合理的分工。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由于生產社會化的發展,區域間的分工會越來越明顯,這就為跨區域間合作提供了充分的條件和可能的領域與空間,因此經濟區際間的合作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
經濟要素流動和擴散理論。該理論認為,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各種要素的數量是有限的,對于經濟的長遠發展來說,不能僅依靠區域內的要素,而要從更大的空間范圍內為經濟發展尋找自然資源、資金、人力、市場等資源。這就要求區域間進行合作,既包括一國范圍內行政區域間的合作也包括國際范圍內區域間的合作。
梯度轉移理論。該理論建立在產品周期理論基礎之上,其主要觀點是:一個區域經濟興衰取決于產業結構,進而取決于主導部門的先進程度。與產品的周期相對應,可以把經濟部門分為3類:一是產品處于創新到成長階段的興旺部門;二是產品處于成長到成熟的停滯部門;三是產品處于成熟到衰退的衰退部門。高梯度地區是主導部門即興旺部門的區域,相反則是低梯度地區。經濟發展中的創新活動大都發生在高梯度地區,依據產品周期循環的順序由較高梯度的地區向較低梯度的地區轉移。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由于各種原因形成了經濟技術發展的不平衡,從而形成了經濟技術梯度,為產業空間轉移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可在有條件的高梯度地區引進先進技術,然后隨著經濟發展向較低一級梯度的地區轉移推進,逐步縮小區域間的經濟差距,協調區域經濟發展。
部分區域合作案例
2013年9月8日,貴陽市人民政府與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并舉行了“中關村貴陽科技園”揭牌儀式,拉開了建設中關村貴陽科技園的序幕。如今,中關村貴陽科技園是兩個“國家級示范”的科技創新與大數據的強強攜手,是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和自然生態系統的“雙生態系統”的完美結合,是推進貴陽經濟轉型升級,打造全球最有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和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戰略目標,實現貴陽既“趕”又“轉”雙重任務,在全省乃至西南片區經濟迅速發展,發揮“火車頭”“發動機”帶頭做輻射周邊經濟發展的必然舉措。
2016年11月22日,天津濱?!嘘P村科技園在天津濱海新區正式揭牌。津冀地區科技園區合作,充分發揮中關村科技園的示范引領、輻射帶動作用,對于構建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意義重大。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深入推進,科技園區合作也在不斷深化,但目前尚處于結合程度低、關聯互動少、資源配置和產業布局不統一的初期階段。下一步要以天津濱?!嘘P村科技園為突破口,探索實施“一區多園”的發展模式,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提升科技園區合作的緊密程度,促進創新資源在區域間的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天津濱?!嘘P村科技園作為京津冀地區打破行政區劃壁壘、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的示范項目,在共建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各方的積極性,突出責任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按照“兩個主體、三個共享、多個延伸”的方式加以推進。
區域產業分工是在充分利用各地區優勢的基礎上實行專業化生產,通過產業互補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優勢來獲得整體利益,分享產業結構優化帶來的長期收益。中關村與異地合作共建園區,充分考慮了自身品牌優勢及戰略需求,利用異地特色資源與相對充足的發展空間,引導企業在共建園區建立包括中試、生產等環節在內的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同時將企業的總部、研發、管理、營銷等環節留在中關村。這對中關村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企業以相對較低的成本實現擴張、避免中關村部分產業遷出后出現產業空心化與稅收的過度流失、促進共建方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社會化大分工的角度,還是從區域間經濟要素流動和分散的角度,整體經濟發展階段的轉移理論,對于區域經濟發展以及區域間的合作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自中關村成立以來,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新形勢和挑戰。中關村企業逐步發展壯大,不斷規?;瘮U張,需要更大的發展空間,而面對首都土地、人力等各種生產要素成本不斷高企的局面,企業需要在全國乃至更大區域內配置資源、實現做強做大?;诖?,加強跨區域合作不僅是新時期國家賦予中關村示范區創新輻射帶動的歷史使命,更是示范區創新發展、示范區企業做強做大的現實要求。通過中關村到國內其他地區設立“園中園”或“區中園”,或設立新的共建產業園區,可形成跨區域合作的大規模效益,進一步提升中關村在全國范圍內的輻射效應。
來源:品牌園區網
品牌園區網致力于幫助園區大刀闊斧的改革,優化品牌基因,挖掘園區核心競爭力,塑造享譽全球的品牌園區形象。
業務咨詢:010-64962788
項目合作:010-64978801
E-mail:service@chinabrandpark.com
Add:北京市朝陽區安立路68號陽光廣場D2座10層
?2016-2021 品牌園區網版權所有 | 京ICP備16038284號 | 法律聲明 | 新聞投稿